當你執著於買名牌時,你就已經失去了這世上最貴的奢侈品

你可以穿不起Chanel,但永遠別忘了那件叫「自我」的衣服

一流人    

2020-08-06

articlefont

永遠別忘了經典奢侈品牌Chanel的創始人香奈兒女士的那一句話:「你可以穿不起Chanel,但永遠別忘了那件叫『自我』的衣服。」

(本文摘自《超越自己就美,管她什麼完美》一書,以下為摘文。)

認識一個女生R,對買名牌有極其瘋狂的執念。

R家裡條件並不是特別好,父母每天辛辛苦苦賺錢供她讀大學,她拿到生活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購物。一開始買平價品,靠著自己打工,尚且能夠應付。

後來,看到有些同班同學全身上下都是名牌,走到哪裡都能引來豔羨眼光,漸漸地欲求不滿,轉而開始瘋狂購買名牌。日常的生活費當然難以支付,於是開始花掉學費,再然後就用上現在比較普遍的借貸平臺。

提前消費,讓她比其他同齡女孩更先享受到燈紅酒綠的快意人生,Givenchy的口紅、Chanel的包包、CK的衣服,也讓她比其他女孩看起來更體面,她因此收穫了不少「朋友」。

買名牌所帶來的優越感,讓她極為享受,她迷戀那種眾星捧月的感覺,以至於無法自控。但不是自己的終歸要還,被花掉的學費以及借貸平臺上借來的錢,還是要想辦法填上。

沒辦法,只能先騙父母,用錢被偷、手機丟了等各種藉口,一次次向父母要錢。仍然不夠,她開始瘋狂結交男朋友,每交一個男朋友,便從他那裡要錢、要名牌。時間久了,她在學校的名聲越來越差,那些曾經因為她穿得好、用得好而對她百般簇擁的人,全都轉換態度,避之不及。

買名牌逐漸換不來她可憐的自尊。失望到極致,她反而看開了,發現所謂體面的東西,假意鋪陳是沒用的,買買買並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階層,相反的,那些虛假的美麗泡沫一旦破滅,會得到更強的反噬:更加被人看不起。

沒錢和裝有錢,前者只是一個客觀狀態,後者則是主觀行為,映射著你的人品、道德、信用等等。

其實,何止是這個女孩,我覺得對買名牌的執念,正在毀掉很多女性。

我們見過太多在物質面前輕易放棄靈魂的女孩。曾經和一個在大學當老師的朋友聊天,說起現在一些女大學生,為了幾件奢侈品就去裸貸(以裸照獲得貸款的不法行為)的事情,我們都感覺非常痛心。

她在這些年的任教生涯中,接觸過很多對奢侈品有執念的女學生,她說:「無一例外,她們追求的不是奢侈品的品質,而是『奢侈』這兩個字所代表的階層。遺憾的是,她們都誤以為,揹上了最貴的包包,就擠進了最貴的階層。」

她們都信奉這樣一種價值觀:我的包很貴,我的鞋很貴,我的皮膚很好,我的氣質很獨特。而這些都是有錢才能實現的。所以,我一看就很有錢。

這才是女孩們過度追求奢侈品背後的邏輯。

你以為女孩們買ChanelLVHermès,是真的是看中了這些品牌的品質?別扯了,坦白說,這些大品牌的款式和品質雖然好,但並沒有好到你想像中的地步,我揹過其中幾款包包,用個一年半載內襯照樣會破損,拉鍊也一樣會壞,單從品質來看,真的對不起那個昂貴的價格。

在我跟風買了一個大品牌包包,又揹壞了另一個大品牌包包之後,我和閨密吐槽:「其實,品質也沒有那麼好呢!」

她聽後,用匪夷所思的眼光打量了我半天,因為我是第一個這麼認真和她討論奢侈品質量的人。

你看,奢侈品的品質根本不是它最重要的價值,奢侈品最核心的價值,是它對購買者身分的認同。

奢侈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,叫「我有錢」,大家揹的不是包,而是錢。

說穿了,對於買名牌的執念,其實是對於社會認同和階層定位的執念。

商家們當然更懂這一點,他們狠狠抓住女性愛比較、要面子的心理。他們會對女孩說:「有些氣質只有錢能給你。」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讓涉世未深的女孩們相信:所有美好的東西,背後都寫著一個「錢」字;他們還會鼓勵你:買名牌不會讓女孩變窮,相反的,對物質的需求可以提升你的階層。

正是這種極度渴望被認同的心理,正在一步步毀掉女性。

比起被物質化的20歲,我更希望你們的20幾歲是豐富的、是不被限制的、是不必在意別人的評價,也不必活在世俗的階層劃分裡,勇敢地去追求自我。

比買名牌更重要的,是你敢於突破定義,不困在別人的眼光裡。比奢侈品更重要的,是你自己的內在價值。

永遠別忘了經典奢侈品牌Chanel的創始人香奈兒女士的那一句話:「你可以穿不起Chanel,但永遠別忘了那件叫『自我』的衣服。」

不要被物質生活毀掉自己原本美好的人生。奢侈品從來不是貧窮的對立面,它只是自卑的對立面。當你因為貧窮而執著於買名牌時,你就已經失去了這世上最貴的奢侈品—自我。

比買名牌更重要的,是你敢於突破定義,不困在別人的眼光裡。

比奢侈品更重要的,是你自己的內在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