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專刊三

1.保留適度距離,才能給對方成長的空間

等待,是一門智慧,更是一種修養。當你能夠停止無用的重複模式,關係才有可能長出新的互動。

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。原文刊載於楊嘉玲《心理界限》一書/采實文化 2018-01-15

詳細內容 »

2.自然後果讓孩子學會負責

比起父母以為的,孩子在更小的時候就可以獨力完成很多事了, 卻因為父母硬要代替孩子扛下責任,導致孩子永遠學不會自立。 在那之前,父母只要靜靜觀察就好。

文 / 未來Family 2018-07-23

詳細內容 »

3.從規定用什麼筆看法國教育

擦掉,不是最好的方法。我們只看到正確的那個字, 卻不知道孩子錯誤的過程,如果不知道錯誤的過程, 我們如何更準確地引導小孩?

文 / 一流人 /遠見教育 2018-10-14

詳細內容 »


4.在任何關係裡都應該要保有自己

台灣常有專家說要「經營」關係,但當你開始 要經營,心中就會有理想的樣子,一旦對方 稍不如你意,就覺得不適合。

作者 / 劉黎兒 · 出處 / 天下雜誌 2019-04-19

詳細內容 »

5.劉安婷:3份畢業禮物

我看見,在極度的黑暗中,總仍是有光、有希望。
這些光,老實說,沒有來自成功人士或偉人傳記
,而是來自在我周遭、平凡到容易被我忽視的真誠互動中。

作者 / 劉安婷 · 出處 / 親子天下

詳細內容 » 愛是一種旅行 »

6.玩沙,也能玩出高敏感天賦

玩沙的好處非常多,
不但可以透過手眼協調,
刺激大腦發展,把無形的沙子,
做成沙雕或城堡,
更能讓孩子思考從平面到立體

文 / 一流人

詳細內容 »


7.孩子的自制力與創造力成正比

前額葉皮質發達的小孩, 自制力較強,但仍需後天的鍛鍊, 才能不斷地增強.

郝廣才 / 改變世界的密碼

詳細內容 »

8.神奇15分鐘,蘇格蘭孩子每天跑一哩路的奇蹟

他們有的迫不急待向前衝, 有的邊慢跑邊跟同學聊天, 有的走走停停、邊追逐邊玩, 臉上盡是笑容,在這15分鐘, 充滿開心的笑聲。

親子天下 / 2020-03

詳細內容 » 詳細內容 »

9.父親的教養特色:為什麼孩子比較容易聽爸爸的話?

父親與子女的相處時間是「孩子成年後
是否具有同理心的最強變數之一」
教導孩子認真看待規矩,
能讓他尊重他人的需要,
而尊重他人需要可以促成同理心。

一流人 / 遠見 2020-04

詳細內容 » 詳細內容 »


10.孩子專注力不足!醫師教你從4方向下手


復健醫學會 / 陳昭蓉醫師

youtube »

11.年輕時不流的汗 年老時變淚流出

孩子在小時候一定要管教,
沒有外在的限制,
內在的控制也不會產生。
自由是有條件的,
能負責任才能給自由。

文 / 洪蘭 2020-11-23

詳細內容 »

12.現在你不讓他哭,將來他讓你哭?

合理的愛不是溺愛
幼年期的需求未被滿足會影響長大後的人格,
合理的愛不是溺愛,
不要怕會寵壞他,
連法律都不外人情,何況自己的孩子,
怎麼忍心看他哭到無聲?

文 / 洪蘭 2021-4-15

詳細內容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