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侶可遇不可求,年紀大時不是去找伴,
而是回歸到自己的錢和興趣,
有這兩樣東西就有辦法活得很好
一旦我們從過去的陰影
與未來的重擔中脫身,
我們就可以更自由地活在當下,
即時行動。
我們可以讓思緒偶爾停留在過去,
從中學習;
也可以造訪未來,預先計畫,未雨綢繆;
但唯有立足於當下,
我們才能創造正面的改變。
當你開口閉口都是
「應該」與「不應該」,
就代表你心中有所期待。
從以前只追求美麗的切花,
到現在愛上園藝;
他越來越能慢下來,
等待一株植物從播種到長成,
「把時間給這個生命、
還能開心跟滿足地在這個環境裡。」
在他的眼中,
這就是一種「美」的過程。
和平獎得主史懷哲的回憶錄裡提到,
當他在非洲森林的醫院招募醫生,
永遠不會聘用那些
自認在做偉大和英雄事件的人。
因為唯一能堅持到底的醫生,
是自認在做普通且必須做的事,
就像洗盤子一般。
沒有被約束規矩的男孩,
控制能力會變差。
當芝加哥大學犯罪實驗室他們發現
犯案男孩的特點是缺乏衝動控制、
衝突排解和社交技巧。
通常媽媽會重複警告.但爸爸只講一次。
因此父親與子女的相處時間是
孩子成年後是否具有同理心的最強變數之一
教導孩子認真看待規矩,
能讓他尊重他人的需要,
而尊重他人需要可以促成同理心。